想像一
舞台一開始都是一些拼拼湊湊的粗糙組合,
用家裡、工廠、床鋪,來組合出可能的空間。
窗戶表現了最初困住的概念,其他寫實景的組合,卻達成不尋常的寫實景,來創造出空間上錯亂的寫實魔幻,讓劇本中跳耀的時空並存於一個空間之內。
缺點:
礙於經費上的考量,
至少必須要拿掉從上往下的窗框來節省經費,所以必須再一次的思考。
想像二
簡單化後的寫實場景,一樣是用文本中所提到的寫實空間去做組合,
保留窗框意像,讓工廠的寫實場景更活更有想像空間,
依然保持床鋪的非寫實性和舒離感,都用大物件台車來變化場景。
缺點:
區域已經分出來的每個場景的寫實性,
讓觀眾一下就可以預測到舞台以可能的變化是甚麼,減少了遠方本身的神祕性,
需要在做思考。
想像三
為了預防減少劇本的神祕性,把可以看出端倪的寫實物體給刪除做一次實驗,
讓舞台看似空台卻可以照需求再做物件的增減,大型的窗框從天上連到地上,
窗框的大小非常的大,可以讓舞台用懸吊降東西下來做換景。
缺點:
舞台一眼就可以看完,導演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想像力的舞台,
觀眾對這樣的舞台只會一開始覺得不錯,可是對這個舞台接下的變化並不會有太多的期待,導演覺得失去了舞台的可能性。
之後我再度重新閱讀劇本,從我的設計理念做再一次的出發,
回到了“遠方“本身的原點,從劇本本身對我來說所探討的議題當作起點,
導演對於遠方,她覺得很有新寫實主義的感覺,
很多物件的組合就像邱琪兒文中被物化的角色,
我參考了一些新寫實主義的藝術作品,在舞台的中心加入了很多從天而降的椅子,
是一個把無形的無知的人其實都被困在牢籠中的意像,放在舞台上。
從後現代主義出發,這已經算是最後舞台的雛形,舞台變成了監牢。
之後舞台算是定型了
排列組合試看看舞台的可能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